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7-24 浏览量:3914 |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分析 |
作者:陆洁民教授 |
大家好!上次我介绍了台湾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概况,今天先讲一下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去向。 大家是学艺术品鉴定的,对中国历史、美术史都很了解。古玩商是已经有很长历史的职业,古玩行也就是过去的艺术品市场,里面包括书画、瓷器、玉器、青铜、家俱等。中国艺术品拍卖,从九十年代初期嘉德拍卖公司开始到2002年,艺术品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直到2003年非典是关键时期,这让全世界每一个关注中国概念的人,都在观察这个国家新的领导处理危机的能力。有一个时期,国际上并不看好中国对于这个危机的处理能力,结果是大刀阔斧,处理得很好。 同年7月以后,整个环境又开始转好,任何人对中国都充满了信心。所以,非典过后从2003年秋拍各大拍卖行就创下一个纪录,全国共拍171场,成交25个亿的新纪录。2004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场次增加到388场,总成交额57个亿,翻了一番。2005年仅北京的拍卖公司成交额就达到91个亿,全国肯定超过100个亿,这又是翻了一番。有意思的是,2004年北京举办第一届中国国际博览会,成交金额4000万人民币;2005年第二届成交额8000万人民币,翻一了番;今年刚结束,总成交额达到16000万人民币,又是一番。拍卖会与画廊博览会几乎每年成交金额都翻一倍,这在世界上除了中国再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艺术品市场发展如此迅速。这种现象,首先源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八十年代至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人场所得约为1000-5000美金,而现在统计数字上海人均所得为7000美金,北京为6000美金。任何一个城市、国家国民人均所得6000美金以上,都是奢侈品市场到达高峰的时期。人们富起来后第一买住房、汽车;第二是安全投资与理财;第三是参与社交,购买艺术品。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奢侈品市场的活动特别多。巧得很,中国股市已冷却了五年。目前刚开始升温;房地产热了多年,而去年上海已开始宏观调控;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艺术品市场的火爆局面。 在众多艺术品中,中国当代油画十分引人注目。从2004年秋拍开始,艺术品拍卖中的热点从文物转入当代油画,这是一个转折,但这种现象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已出现过。当然有许多原因,其中主要的就是古代书画、瓷器、玉器、青铜器的真伪问题,这让一般收藏家难以鉴别。而当代油画作者大多都在世,鉴定问题相对容易的多。靳尚谊、詹建俊、杨飞云、王沂东、陈逸飞、艾轩等人屡创高价,短短几年中从十几万元猛涨到几百万元的价格。去年苏富比纽约拍卖中,张晓刚的一幅油画更是卖到了98万美金。这说明中国当代油画不仅得到国内收藏家的认可,同时更受到国外收藏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已经成为投势热点。 |
来源:(青兰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