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405 406 408 409 407 210 211

北京文博『校友訪谈』 看看他们眼中的母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文博        发布时间:2015-08-25        浏览量:1173

    北京文博(即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是国内首家专门培养文物鉴定与评估、文物保护与修复、文物艺术品拍卖管理、书法、绘画文化遗产与工艺制造、服装首饰设计鉴定等领域高等文化职业人才的特色学府。



    『校友訪谈』


    对于母校我无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她在我心中的份量,每当回忆当年在学校的学习经历,心中总会有许多感慨和欣慰。我入学时也正是母校的初创阶段,那时的条件没有现在优越,校舍也很简陋,一晃十六年,文博之所以有了今天的桃李收获,是陈步一院长和许许多多文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能有今天的事业,也是文博给予我的。


    和许多同学一样,毕业后我选择了创业,先是开了一间文物店,后来我成立公司,到现在整整十五年了,越往后走,越能感觉到当年在校所学的无论是文物知识,还是处世做人方面对我的帮助。从母校的教学到老师的选聘任用都非常严谨,教学上更是实践大于理论,兴趣启发印证了因材施教,文博是真正做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母校和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之大是无以言表的,她给予我们太多太多。



    我家里是做收藏的,当时选择来文博读书,我的家庭非常支持。当时全国没有这样的专业。当时我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坚持学下去!完成学业,一定要留在北京”。在我的同学中,凡是当时坚持下来的人,现在都在拍卖公司或者是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了。现在全国许多拍卖公司你去一问几乎全部是文博学院毕业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文化力量。我认为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凭就能解决的。无论是做生意、收藏投资还是做专门研究工作,都不能仅靠文凭。今天是凭实力的时代。


    当时院长和我们吃住一起,朝夕相处,常常通宵给我们讲课聊天,有时讲他和他熟悉的文博老一辈先生的故事,启发鼓励我们的心智,我们每天都充满激情。

    毕业之后,院长自己出资为我和赵艇在古玩城开了一个店,专门给我们实习用,院长交了租金又拿出钱来做了装修,还亲自选了各类古玩杂项充实了店面。这个给了我们很大启发,直到现在我和赵艇都一直在开店,并且已经把业务做到了全世界各地。


    对于我来说,没有陈步一院长就没有这个学校,没有这个学校就没有我今天的生活和事业,我和我的家人也不可能在北京发展。文博学院是民族文化精英人才的基地和摇篮,是传播美善的道场和平台。这个价值无法估量。



    我觉得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很实用,这是因为学校的定位和教学的方法非常注重特色和学生个人发展,两方面下功夫,有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文博毕业的学生,90%都在从事文物艺术品经营管理行业,无论是拍卖公司,还是个人创业,都能学以致用,展现出综合素质的与众不同。文博学院师徒如父子、同学如兄弟,互帮互助,这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我记得快毕业时,到学校来的用人单位很多,出版社、博物馆、拍卖行、专业网站、公安机关、海关等都有,对就业问题我没有太多担心。当年入学时我的家庭经济条件很有限,我也曾是文博资助过的众多贫困生之一,现在得到太多的改善。06年在陈步一校长证婚、主婚下,在淄博家乡,我与同班杨娟结合成为同窗夫妻,有众多同学参加了我们的婚礼,我俩感到特别幸福。这对于我的家庭生活影响真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和所有的文博同学一样,我在心里一直把母校当作自己的家。



    我家里是做古玩生意的,主要是字画和文房雅玩。我从小耳濡目染。17岁时,在杂志《收藏家》上,我看到了文博学院的信息,当时非常兴奋,从此以后我就与文博结缘了。那时长年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主要来自美院、故宫、北大,他们都是响当当的专家。院长经常会给我们亲自设计组织兴趣小组、校园模拟拍卖会以及外出考察、别具文化历史情趣的文艺节目等。这些事情历历在目,让我现在非常怀念那份美好的校园生活。


    在这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和读书氛围中,我不受任何的干扰,能真正地学进去,整个身心都能愉快地沉浸其中。当时大家都在学习,争着学,比着学,都在努力地提高自己,享受那份收获的快乐。我跟我的夫人是同窗夫妻,从文博学院毕业的同学结成人生伴侣的有近二十对了吧。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的正确育人理念和良好校园生活气氛。我坚信母校必将为艺术品业界、为文物学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我入学的时候刚刚十四岁,是少年班里年龄最小的。像我们前几届的学生80%都是自发的,因为自己喜欢,我很喜欢文物,当我发现有这样一所学校教文物鉴定,我求之不得,所以就没有上高中,直接来文博读书了。当时全国也就这一家。我从来没有过退缩的想法,因为好不容易找到我自己梦寐以求的专业。这是我要一辈子去追求的事业。我们班学习状况好,互相比着学,所以在这种良性因素的促动下,我受益很大,晚上还能学三四个小时。有点像古人的挑灯夜读。


    其实在我心中,院长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良师,我觉得更像是一种亲情。他让我的人生充满了力量和信心。他不光是在学术上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包括到今天,他在我人生方向上一直都有深深的影响。这种师者和亲人一样的感情,我会深深埋藏在心底。


    当时在我们学校任课的老师,都非常敬业。张仁忠老师是北大老一辈的教授,他的学识是非常博大的,来教我们这样零基础的的学生,我真得是很庆幸。这些老专家、老先生无论是在学识上还是做人上,对我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张老师为了照顾我们,讲课的语速放得很慢,生怕我们听不懂,遇到什么蹩脚的口音,他就整黑板的给我们抄板书,有时候一站就是几十分钟,那是70多岁的老人啊!所以我们打心眼儿里敬重这些老师。


    同行业的人对于我们学校的毕业生那是相当的认可啊!包括拍卖公司、艺术机构,他们的老总和管理人员对于我们这样的毕业生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满意度都非常高。


    有的时候我脑子里充满了重新回文博学习的想法,我非常感念在母校的日子。



    我当初就是奔着文博的特色专业和教学质量来的,在文博能学到在其他学校学不到的,也正是我喜欢的。学校不仅考虑到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方面与综合素质的培养。陈步一院长特别要求我们在学习专业必修课的同时,一定不要忽略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文博有许多读完高中或是大学甚至还有工作多年之后再来这里学习的,我觉得自己在那么小的年纪就能够进入文博,非常幸运。



    当时自己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对北京这个地方也是感觉到特别陌生。现在看来,我当初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我很庆幸能够来到文博学院,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刚来到文博学院,我就被学校那种文人般质朴的精神所震撼。走进学校的楼道,左右两边陈列着院长的收藏品和师哥师姐的作品,我被那些收藏吸引了,而那些师哥师姐的作品更让我感到了震撼,我当时就暗下决心,我今后的作品也要加入他们的行列。


    老师经常带我们去看展,带我们近距离观察古人的作品,并且由老师亲自给我们讲解,很直观地告诉我们,怎么去看一张画,该如何去分析画面。印象最深的就是去故宫看展。那时候赫老师带着我们。一张张一件件的看,每一张都要讲好长时间。


    在文博,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博的凝聚力,它汇集了这么多业界的名师。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文博的学生永远是最团结的。这是一般的学校做不到的。还有就是作为文博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作为文博学院的一员,大家在走上社会时,都会收获非常多的赞叹。



    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西方的高度重视,我很喜欢中国的历史文化,在美国无意间听到朋友聊起北京有这样一所学校,这让我很兴奋。后来我和父母专程来学校见了陈步一院长,就下定决心来文博读书。


    文博吸引我的有三点:一是学校的师资很强,很尽责,教学方式也很特别;二是文博校藏文物很丰富,在课堂上经常可以看着实物听老师一一解惑;三是文博校园师生之间有一种互敬互爱的和谐氛围,很友善、很真诚。在文博学习的三年中,我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我很庆幸自己的选择,像我这种情况,在文博学习的同学还有不少。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这些文博学子们必将会为祖国的文物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更好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在文博学习的三年中,我有三方面的收获,一是我很庆幸我做出这个决定,少了原来的浮躁多了几分厚重。二是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我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知识甚少,特别是与文物相关的那么多的知识,陈步一院长亲自任我们成人班班主任,很多次外出考察的机会他都带上我们,而且会无私地把其中的知识细心讲予我们。三是来文博之后,这里的一切让我每天都充满快乐,我的身体状况也大有改观,饮食睡眠上的问题渐渐都消失了。我觉得文博是我和同学们的福地,也使我的人生和事业跃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路(北京文博学院)

    联系电话:010-64718730;64759148

    15711330979(黄老师、刘老师)

    官方微信:wenboxueyuan

    腾讯QQ:244639884(北京文博)

    官方网站:http://www.wenbo.net.cn

    在线报名:http://www.wenbo.net.cn/laod.asp

    电子邮箱:beijingwenbo@163.com



    关注文博学院公众号回复

    招生 2015【北京文博学院】招生资讯

    招商 【北京文博和光文化产业】合作项目招募疏

    更多招生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






    上一篇:『論文博教育』 写在北京文博建校十六周年之际
    下一篇:招生特讯:北京文博『人文与非遗艺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