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孟旸 发布时间:2010-11-21 浏览量:1859 |
用线造型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核心手段,人物,山水,花鸟无不采用线这一造型语言。“白描”的特点就是没有颜色遮盖掩饰,使线条“赤裸于白纸之上”,客观而富含物理情趣的描绘和传达作者的悉知,这样就需要学习和观察古今绘画中作者的线条。这种“真功夫”是伴随着其它所谓“画外功夫”同步修练的,北宋李公麟的白描堪称一代宗师在这方面也尤为突出。
以中国人物画为例,目前我们看到最早的是东晋顾恺之(约348-409年)的传世摹本《洛神赋》和《女史箴图卷》。从这两幅画所用的线条来看,已具有匀细,圆润,挺秀,柔中见刚等视觉特点。而中锋用笔,行笔慢,力量含蓄,富有蹁跹优美的韵律感。则是古代人物线描普遍追求的理论指导标准。如线描中的“春蚕吐丝”即被学界称之为“高古游丝描”的众多线法之一。
盛唐画家吴道子(685-758年)的出现,开启了中国人物画史灿烂辉煌。随着北宋中期“文人画”的兴起,以擅长人物画为能事的李公麟,继承并拓展了吴道子以来的线描人物画的境地,影响广泛而深远。
线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倚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历代艺术家仅用单一的线条表达对宇宙万物的情境感想,无论是自然物象的质感和结构。还是女子的轻柔飘逸,抑或是男子的刚毅雄劲……。线是中国绘画的筋骨和和血肉。线描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作品水平的高低。
通过对古代绘画的临摹和研习,学习并归纳前人用线造型的经验得失,从中感悟中国画的神韵和魅力,必然有助于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形式到内容深入的理解,从而才有可能对中国古今书画的鉴定有更深入的研究和积累科学的鉴定依据。
文物鉴定是一门综合人文学科,而无论任何遗存文物如:书画,瓷器,玉器,青铜器等等,这些都离不开造型、纹饰、概括的说也就是美术造型基础。学习文物,都离不开审美能力的训练和学习,美术造型学是文物鉴定学的必修课之一,而白描又是中国传统绘画造型的基础。
中国传统关于白描在审美文化层面上的突出法门,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