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405 406 408 409 407 210 211

陈步一:清代康雍乾三帝的最爱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收藏杂志        发布时间:2016-05-16        浏览量:1557

    明末清初之际,由西而东风靡一种可以吸食的鼻烟,上至皇帝朝臣,下至庶民,无不以此为乐,而在中国的康熙大帝,为此专门发明了这个舶来品鼻烟的盛器——鼻烟壶。

     

    不久前,著名文物学者北京文博学院院长陈步一先生在北京文博学院周末公益大讲堂做了一次主题为“清代宫廷鼻烟壶鉴赏与收藏”的公益讲座,讲座时间3小时,他从鼻烟壶的鉴赏、品类与风格、价值等方面为听众全面立体地讲述了鼻烟壶这一文物品类背后的收藏知识。还专门与讲座同期启动举办了一个规模盛大的北京文博学院藏中国鼻烟壶精品特展。

     

    康雍乾三帝为何痴迷鼻烟壶

    鼻烟壶是明末清初由欧洲传入中国宫廷的舶来品,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殊文化产物,它是人类文物遗存中体量最小制作最为精美,最具实用价值的代表,它的材料、工艺、文化信息以及表现手段方面有着最为丰富的内涵。所以,陈步一把鼻烟壶称为“小文物大文化,小遗产大智慧”。  

    要了解鼻烟壶,先要了解它的用途,这些形形色色的小瓶子是专门盛放鼻烟的器皿。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是由哥伦布发现并引入欧洲宫廷贵族,并在美洲土著人种植的烟草基础上独创创制的一种保健品。

     

     

    15世纪末,欧洲的探险者在美洲大陆探险,发现当地的土著把烟草作为一种图腾崇拜,一旦遇到疑难杂症、天灾厄难困惑时,就聚在燃烧的烟草堆内歌舞、祈祷,飘忽之余信以通神;殊不知这是被烟熏得飘飘欲醉。

    探险者学会了吸食烟草后就将其引入了欧洲,经过勾兑天然植物香料、发酵等工序后,制成了一种保健品,也就是后来传到中国的鼻烟。

    那鼻烟有什么功能呢?

    据说,鼻烟可以提神明目、祛病辟邪、舒筋活血。将鼻烟放在鼻下,吸食少量后可以刺激人打喷嚏,使气血上涌,可以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也可以此辅助预防、治疗感冒。

    比如,《红楼梦》第五十二回,晴雯感冒发烧,吃药不见效,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关窍。”麝月取来一个金星玻璃扁盒,里面绘有西洋珐琅彩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有肉翅,里面盛着些鼻烟。晴雯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怎样,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觉鼻中一股酸辣透入,接连打了五六个喷嚏,眼泪鼻涕登时齐流。晴雯大呼:“了不得,好爽快,拿纸来。”

    18世纪,鼻烟在欧洲大陆风靡一时。据说,俄罗斯皇室、法国宫廷都迷恋鼻烟,拿破仑甚至每个月要吸食几磅(几斤)的鼻烟。

     

     

    鼻烟传入中国是在明万历九年(1581由意大利传教士传入。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首次南巡时,在江宁(今南京)接见了西方的传教士毕嘉和汪儒望。二人把从西方带来的珍贵礼物贡献给康熙皇帝,其中就有鼻烟。

    在从欧洲运输鼻烟的过程中,往往使用玻璃器皿盛放保存,在使用时小型玻璃瓶或者鼻烟盒中,由于封闭不好,也对鼻烟的品质会有较大影响。

    比如,鼻烟是需要保持一定潮湿度的,否则把干粉吸到鼻腔里不但容易呛到,味道也大大减损。而西方生产的鼻烟盒口大,容易“走气”,不利于保存。鼻烟传入中国后,最早使用的是中国本土作的小瓷瓶小药瓶装盛,这就是中国鼻烟壶的前身。

    鼻烟的提神功能最为显著,令每天批阅大量奏章的皇帝颇为痴迷。这也加速了中国鼻烟壶研究制造发展。以景德镇为代表的瓷质鼻烟壶的大量生产和研发。之前最受欢迎的是中外玻璃材质制作的鼻烟壶,王士禛《香祖笔记》中就有记载。曾于1696年(康熙35年)专门聘请欧洲传教士紫禁城内设立玻璃厂,专门生产小型的玻璃鼻烟壶。

     

    那时候,宫廷专制鼻烟壶的价值并不是以黄金白银来衡量的。据记载,高士奇告老还乡,康熙皇帝给他送行,因知此别就是永诀,所以君臣两人依依不舍,康熙一激动连连令赏赐高士奇三只自用的鼻烟壶。

    以勤奋著称的雍正皇帝每天要批阅无数奏折,更是离不开鼻烟,所以对鼻烟壶也非常依赖,在《故宫活计档案》中,随处可见雍正帝万机之余还会对海望所供鼻烟壶进行御批和指导。有时候批示中对鼻烟壶的制作数量、材料、是否先打样、给谁做、款用什么人写的何种字体等等都有明确批示。由此可知,雍正帝也是宫廷烟壶的总设计师。

     

     

    比如三月初六日:据圆名园来帖内称:郎中海望持进画飞鸣宿食芦雁珐琅鼻烟壶一対呈进。

    奉旨:此鼻烟壶画得甚好、烧造得亦甚好、画此珐琅是何人?烧造是何人?钦此。

    郎中海望随奏:此鼻烟壶系谭荣画的,炼珐琅料是邓八格、还有太监几名、匠役几名幇助办理烧造等语。

    奏闻,奉旨:赏给邓八格银二十两、谭荣二十两、其余其余匠役人等,尓酌量毎人赏给银十两。钦此。

     

     又如二十四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出黑地珐琅一树梅鼻烟壶一件奉。

    奉旨:着照样烧造,钦此。

    同日:又批蓝地珐琅画芍药花卉鼻烟壶一件。

    奉旨:周围边花卉好,山子不好,照样烧造,钦此。

     

     

    而富足的乾隆皇帝,对鼻烟壶这种饱含中西方文化智慧的精巧之物,其喜爱程度更是较祖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不完全统计,乾隆一朝制作的玻璃鼻烟壶的总量不少于三万件以上每遇上三大节,或者太后做寿等,乾隆都会令景德镇成批制作鼻烟壶,以作赏赐之用。

     

     

    康雍乾三代皇帝对于鼻烟的喜爱,导致宫廷内府造办处对于鼻烟壶的大量生产和各种材质、工艺的研发。

    嘉庆朝至宣统朝,综合国力的衰落是这一时期鼻烟壶发展走向没落的必然,此间的百余年间,鼻烟壶无论是在材料、品种、工艺水平、数量、造型等等方面均与前朝无法企及,尤其是宫廷画珐琅等外来物种好像一瞬间便销声匿迹了,这一点在《清档》中得到印证,即嘉庆十七年,为节省经费开支,应对时局,整个宫廷造办处各匠作匠师总计锐减了数千人,仅保留了少数匠作维护宫廷的基本需求。

     

     

    鼻烟壶的市场

    鼻烟本身是舶来品,也是外国使臣进贡中国皇帝礼品中重要的礼物之一,其本身的价值品质就已经不言自明了。

    清代,鼻烟壶不仅仅是实用品,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鼻烟壶的制式、材料及工艺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皇帝也常常会命令制作一些专门用于赏赐功臣或过三大节时的赐礼。

    在宫廷造办处各匠作处中,参与的匠师众多、制作工艺难度大、成品少。鼻烟壶的价值不菲的是不惜工本、穷尽工匠技艺所成不夸张说,鼻烟壶的艺术成就是清代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成果的一个代表,也是宫廷造办处的顶峰之作,是300年来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碰撞出的最耀眼的成就。

     

    图片9、御制铜胎画珐琅彩欧式仕女图鼻烟壶,清乾隆,中国嘉德2011年秋季拍卖会,成交价:782万元人民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鼻烟壶的收藏和拍卖才慢慢起步,相比于国外要晚并且仍是小众门类。从而导致了近一百年里,大量的鼻烟壶流入欧美市场,而亚洲起步早的则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在这些国家的大小拍卖里,鼻烟壶经常作为图录封面,高价格也屡见不鲜。

    而在滞后的中国市场上,鼻烟壶的投资者正逐渐增加。15年前,从古玩商手里,2万元可以挑到比较好的瓷胎官窑灌浆或是料胎鼻烟壶,运气好的时候几千块钱也能买到。后来,虽然受到国际市场的催动,中国鼻烟壶有了市场,但是很多精品鼻烟壶,只有三五十万至百万无记录,就其品质、工艺和存世稀有性而言远远没有到其应有的价值。

    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当前的经济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因为鼻烟壶的藏家数量相对稀少,对鼻烟壶认知能力不足。未来在中国的拍卖市场上,随着中、外拍卖市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多,鼻烟壶必定成为收藏大众的宠儿,价格也会跟它本身的地位更加贴合

     

    著名的鼻烟壶藏家、收藏机构

    奥德尔在1968年创建的“美国中国鼻烟壶协会”。

    亚洲中国鼻烟壶联合会成立于2007年,全国工商联组织下成立的,在北京、台湾都有分会。

    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法国、德国、意大利、莫斯科、伦敦等地的各大著名博物馆都有收藏鼻烟壶。

    如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鼻烟壶收藏家多在海外,如加拿大富豪肯·汤姆森曾向多伦多安大略美术馆捐赠过超过100件中国鼻烟壶。

    邦瀚斯·玛丽与庄智博夫妇、美国的乔治·勃洛克(George Block)、英国的休·莫斯(Hugh Moss),美国史密斯夫人等。

    休·莫斯还健在,在美国被称为鼻烟壶教父,很多人希望结交他,一方面是交流,一方面是借助他的力量与其他藏家建立联系。他个人不仅收藏、研究鼻烟壶,还做鼻烟壶的代理、推广,他自己也画鼻烟壶。

     

        据了解,在即将到来的五月中下旬,“文博人文名师讲坛”会继续邀请在北京文博学院任教的相关专家、教授、学者举办讲座,为全公益性质,时间定在每周六下午两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上一篇:陈步一:如何鉴赏、收藏清代宫廷鼻烟壶
    下一篇:文博名师讲堂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