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文博 发布时间:2016-07-26 浏览量:768 |
薛永年(国际著名美术史学家、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你要继承优良的传统,有两点很重要:一个是文字的记载,一个是实际的文物。所以对文物的研究,对文物人才的培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
在过去,对这方面的重视不是很够,上个世纪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文化部的文物局办过一个文化学院,学院有文物博物馆的专业,后来就没有了。近年来,有的学校会有这个专业,但没有专门的学校。陈步一先生于十七年前创立了一个私立的文博学院,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使我们有了专门的学校来培养文物博物馆的人才,这很了不起。如果政府来办,条件可能比个人更充分,但是至今没有发现。个人办,当然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也非常艰难,所以(北京文博学院)办了十七年是很了不起的。对于怎么聘请老师,怎么来设课,怎么准备教学的条件……(陈步一先生)可以说是挖空心思、殚精竭虑。请的专家都是文物博物馆界中年一辈以上的专家,都是术业有专攻的;教学条件也是最充分的,现在的校舍无可比拟,连我们学校(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都很羡慕。更主要的是设课,(北京文博学院)设课有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论联系实践,做学问和动手能力相结合,这一点非常重要。你要研究古代的字画,那么你就要去临摹古代的字画,你要研究古琴,你也要知道它(是)怎么制作(的),这样就不是空头的学问,就是扎扎实实的学问。
因此,(北京文博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实践能力很强,比如说,据我了解,很多拍卖公司的负责人或者骨干就是从我们北京文博学院毕业的,因为他有这种能力。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还包括模拟拍卖等,这使学生学到了很实实在在的本领。
当然,还有一条也很重要,那就是陈步一院长的眼光比较远大,除了能够克服七十二难之外,他还有远大的眼光,他能考虑到培养的学生将来怎么去发挥作用。因此,在办学期间,他就一直思考怎么把产、学、研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得理论、获得方法、获得动手能力、也有研究能力。另外,怎么进行文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他在这方面也有很多思考。
所以,我认为,办了十七年的北京文博学院,办得硕果累累,很有成绩,今后的发展前途无量。而且为了教育的发展,恰恰是靠一个私人的能力来弥补政府办教育的不足,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非常钦佩、非常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