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文博 发布时间:2016-09-27 浏览量:1231 |
丙申秋分之夜,北京文博学院“杏园”和丰堂内高朋雅客不约而至。是夜,凉风慢拂,荷莲飒舞,和丰堂内祥和清丽,丝竹管弦起伏有致,或茶论幽远,或话说古今,一时春秋无忌,融美洽然,乐乐哉月光如泻,陶陶然云起阑珊,此乃天公美意而令斯者向安也。
不约而至的杏园雅客有北京文博学院特聘教授、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先生,北京文博客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研究员刘彦水先生,北京文博学院特聘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院院长陈平先生,著名古琴大师李祥霆先生之女、古琴演奏家李蓬蓬女士,北京文博学院特聘教授、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杨涛先生、傅振羽研究员等约二十余位。继李蓬蓬女士即兴演奏了《酒狂》等古琴名曲之后,方锦龙先生以五弦琵琶演奏了《春江花月夜》、《春雨》等名曲,同时给众人讲解各地方音乐和方言文化的关系。各方鸿儒在融洽的气氛中互相回应,雅论南北中外音乐之异同、东方文化之妙理,让本次雅集成为难得的文化盛会。
李蓬蓬女士古琴演奏《酒狂》
方锦龙先生五弦琵琶演奏《春江花月夜》
北京文博学院“杏园”,即源自明代早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杨荣于北京建造的“杏园”,园中亦遍植杏树。古今“杏园”均为文人雅集、教育、交流等多元文化功能建筑处所。明代著名画家谢环亦有《杏园雅集图》(现存镇江博物馆)传世,此图描绘的是建安杨荣、庐陵杨士奇、南郡杨溥等重臣文人集于杏园畅谈家国要事的情景。北京文博之“杏园”是陈步一先生据古“杏园”为创作契机,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教育建筑寻求校园建筑文化的当代活态化传承创新出路,是陈步一先生对民族圣贤心怀天下践行教育兴国的具体回应和实施,是专为培养传承中华文化正脉的精英学子的文化道场。
方锦龙先生认为音乐不仅是音乐,中华音乐承载的是中华的礼乐文化。正是这份责任感使得方锦龙先生钻研五弦琵琶数十年不辍,坚持在全世界身体力行地宣传国乐及其文化精神,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弘扬民族音乐、培养精英人才是北京文博学院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追求之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要以高雅的音乐纯正人们的心灵,到处奔走宣扬礼乐文化,其志可叹;而当今,中华文化又亟待复兴传扬,北京文博学院携手当代德艺才俊,尊古圣贤,德尚相与,为文博学子和首都各界人士开设国乐道场,亦祈助中华文明之璀璨华茂、健行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