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文博 发布时间:2016-11-29 浏览量:1075 |
晚唐五代的越窑有一种"秘色瓷"。从前人们提到它,都沿用宋代文献,说这种瓷器是五代十国时位于杭州的钱氏吴越国专为宫廷烧造的,臣庶不得使用。至于它的釉色,也像它的名字一样,秘而不宣,后人只有从诗文里领略它非同一般的风姿。唐人陆龟蒙吟咏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五代人徐夤赞叹曰:"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诗歌、文献的描写越是优美,越引得人们去考证、猜想,以致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而秘色瓷究竟"秘"在何处,知道的人却越来越少,也就越发加剧了这种瓷器的神秘感。
1987年,随着陕西扶风法门寺宝塔的轰然倒塌,塔基下的地宫暴露出来,一批稀世之宝的出土轰动了世界,其中有令佛教徒顶礼膜拜的佛骨舍利,有唐懿宗供奉给法门寺的大量金银器、瓷器、玻璃器、丝织品,尤其重要的是,同时还出土了记录所有器物的物帐碑,让文物考古专家明明白白地知道了出土物的名称。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物帐碑上"瓷秘色"三个字,叫古陶瓷专家眼前一亮。据地宫出土的《物账碑》记载:唐懿宗“恩赐……瓷秘色椀(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经专家核实考证,它们居然就是消失世间千百年来世人苦苦寻觅的秘色瓷!
这几件瓷器,有八棱瓶和圆口、花瓣形口的碗、盘等,共同的特点是造型精巧端庄,胎壁薄而均匀,特别是湖水般淡黄绿色的瓷釉,玲珑得像冰,剔透得如玉,匀净幽雅得令人陶醉。
秘色瓷最为神奇之处就是“无中生水”,在光线照射下,碟内明澈清亮、玲珑剔透,真像盛着一泓清水,令人叹为观止!
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
呈现“无中生有,似盛有水”效果的秘色瓷还有: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和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等。其他的秘色瓷器隐约也有水感,但相对较弱。通过细致的观察对比,发现“无中生水”的秘色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器底部均为“凹底”。
五瓣葵口凹底深腹秘色瓷碟
所谓“凹底”是相对于瓷器底部而言,由瓷器底部外侧向内侧凹进而出现一个窝状。相应地从瓷器口处观看,瓷器底部形成一个微小的弧面。
五瓣葵口小凹底秘色瓷盘
当看到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时,第一感觉是碟子底部整体亮于碟子腹壁,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无中生水”的视觉差。原因是碟子底部近似一个“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以观察到的最亮处为中心,光的亮度依次沿着碟子底部表面很自然地逐层展开,直至碟子底部与腹壁相接处,使碟内有了波光粼粼之感。
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
相反,其他非凹底的侈口秘色瓷器则不具备器底凸面对光的发散效果,光线很难形成器底和器腹的层次感,所以水感很弱。
侈口秘色瓷碗
北京文博学院课堂
北京文博课堂上专家、学生与实物同步互动
北京文博课堂上陶瓷制造工艺是重要的工艺考古课程
小文物 大文化 小专业 大职场
北京文博(即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是国内首家专门培养文物鉴定与评估、文物保护与修复、文物艺术品拍卖管理、书法、绘画文化遗产与工艺制造、服装首饰设计鉴定等领域高等文化职业人才的特色学府。
学校拥有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计的权威学者、文物专家、文物修复专家、考古学家、文化遗产与传承保护专家、书画艺术家、艺术史学家、服装首饰设计与工艺专家、拍卖官、营销专家、宗教专家、法律专家、相关业界精英与出版发行专家等参与学校各专业课程教学;这些文化学科及产业行业领域不尽相同,但都与文物艺术品鉴定、文化遗产传承和当下创意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让学生得到权威、前瞻和最具实用价值的文化职业全面素质训练。
官方网站:www.wenbo.net.cn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beijingwenbo
电话:010-64737410
QQ:244639884
电子邮箱:beijingwenbo@163.com
微信公众号:wenboxueyuan
微信咨询号:beijingwenbo
地址:北京市 朝阳区 望京西路
了解更多资讯请长按下面二维码
“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也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