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文博 发布时间:2017-04-10 浏览量:2003 |
作为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的创始人、院长、总教务长,陈步一先生除了繁忙的校务工作外,还多年担任“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案例研究”、“书画技法”、“文房杂项”、“专业写作”等多门课程的主讲与实践教学。在本学年度课程教学中,陈步一先生不仅讲述书画鉴定的基础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等专业知识,更以此为核心,引领学生探寻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与美学背后的情志、治学及其技法内在规律,在更广大的文物文化天地里上下求索,他的讲课风格印证了他在教学中率先提出的主张,即“小文物、大文化”的教学宗旨。
笔者有幸旁听了陈步一先生的一节课,这节课讲述的是清代扬州画派之高凤翰作品鉴定研究。
陈步一先生执教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研究”课堂
以清代扬州画派高凤翰研究为例,陈步一先生启发学生们在对古今书画视觉认知的基础上,不应孤立地来看待一件作品的表象。首先,高凤翰和其艺术风格有其内外并存的成长轨迹,从早期学习前人的痕迹,到成熟期形成的个人风貌,再到晚期的变化,再到个人经历以及性格而凸显出与作品外在的关联性,都要从系统的角度来了解;其次,是时代风格要把握的维度问题,还要把高凤翰个人的作品风格放在扬州画派整体风格中去认识,去观察与其他画家的区别与相近之处,并且还要更多地了解他和同时期其他重要画家、画派对后世的影响,比如从对海上画派的影响上去认识;此外,还要从当时的科举制度、文化政策、文人的自我觉醒等方面去了解其作品风格产生的必然缘由。在作品的真伪方面,陈步一先生根据高凤翰自画像的案例来论述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中常遇所谓的“双胞胎”、“多胞胎”现象,揭示了摹临类古代仿作书画更符合现代科技成果中的“克隆”技术,而不符合“双胞胎”现象。
清 高凤翰 花卉册(之一) 1713年(31岁)
清 高凤翰 指画花卉册(之一) 1716年(34岁)
陈步一院长的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有趣,注重治学方法的运用,更不失细节的总结归纳,让人听了既感受深刻,又畅快人心。
他在讲课中,凡遇到对作品中技法规律特点的分析时,他总是用毛笔在黑板上为学生作实践示范,讲解作者所用毛笔材质及用笔的方法,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来细细剖析一幅作品和其中的重要细节。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课方式常见于书画艺术专业教学中,而在文物鉴定专业的课堂上能够如此举重若轻,瞬间启发学生的深刻感悟,准确揭示真伪规律玄机的专家老师则凤毛麟角,这也是学生们爱听陈步一老师讲课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他在教学中专门设置的其他针对性技法实践和古代书画临摹课程更是让同学们深入体会古人的每一个笔画细节和画面内外的结构特点,由此启发培养学生掌握、破译古代作品中深层创作过程及特殊的艺术文化密码。
清 高凤翰 南天雁影冊(之一) 1736年(54岁)
清 高凤翰 南天雁影冊(之一) 1736年(54岁)
从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角度来讲,任何一件中国古代书画首先是人类共有的艺术财富,但从文化属性特色上看,它又来自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个人创作,它的艺术题材、创作形式、材料,以及题跋、印章,特别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情感等不仅来自作者个人,也来自中国几千年来文化艺术体系的传承和发展,是民族共有又不乏创新发展的审美价值观形成了作品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存在着本质的不同。陈步一先生用大量时间讲高凤翰不同时期的重要创作,这种笔形简约、意趣悠扬的艺术杰作的形成来自于作者多年的人生修为和艺术追求,其在偶然之作中含有必然的知识信息与情感凝聚的精准表达。西方古典绘画则更为强调和注重视觉上的形式感和色彩与光的变化,形式重于内涵,技术重于思想。十八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在吸收西方艺术优势、兼容并蓄的同时,也自然地体现了用东方智慧来改造外来文化的特殊成就。一直以来,陈步一院长希望每一位文博学子都能建立“文化自信”,热爱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中华文明。自北京文博学院建校以来,在十八年的课堂上,这始终是他对文博学子们寄托的不二期望。
清 高凤翰 山水冊第一开:柳园图意 1734年(52岁)
清 高凤翰 野梅怪石 1741年(59岁)
他说,古代的优秀文化思想与艺术实践是现代文明的指航灯,而我们要汲取的不仅是古代书画中的笔精墨妙,更有文明的光辉,博大深醇的情怀,要注重运用文化与生活的融合。
“小文物、大文化”,“小遗产,大智慧”,在北京文博学院学习的历届文博学子,不仅收获立辨真伪的慧眼,而且懂得遵循和创造真善,把掌握的现代文明智慧与生活应用紧密结合。
小文物 大文化 小专业 大职场
北京文博(即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是国内首家专门培养文物鉴定与评估、文物保护与修复、文物艺术品拍卖管理、书法、绘画文化遗产与工艺制造、服装首饰设计鉴定等领域高等文化职业人才的特色学府。
学校拥有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计的权威学者、文物专家、文物修复专家、考古学家、文化遗产与传承保护专家、书画艺术家、艺术史学家、服装首饰设计与工艺专家、拍卖官、营销专家、宗教专家、法律专家、相关业界精英与出版发行专家等参与学校各专业课程教学;这些文化学科及产业行业领域不尽相同,但都与文物艺术品鉴定、文化遗产传承和当下创意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让学生得到权威、前瞻和最具实用价值的文化职业全面素质训练。
官方网站:www.wenbo.net.cn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beijingwenbo
电话:010-64737410
QQ:244639884
电子邮箱:beijingwenbo@163.com
微信公众号:wenboxueyuan
微信咨询号:beijingwenbo
地址:北京市 朝阳区 望京西路
了解更多资讯请长按下面二维码
“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也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