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405 406 408 409 407 210 211

骨气比梅 品格若兰 ——回忆师者啟功先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文博        发布时间:2017-04-12        浏览量:2369

    陈步一/文

     

    啟承人师  大笔挟风雨  骨气比梅

    功垂世范  素笺著文章  品格若兰

                                                                                                

    啟功先生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句话是他说的,他也是这样践行一生的……

    时间过得太快,真是让人不能适从。到今年的6月30日,啟功老师已走了整十二年了,虽无奈于天人永隔而不能再面聆先生教诲,油然欣慰的正是先生惯看风雨、淡然处世、修身奉献的师者风骨足以令我辈悟用一生。每每回忆与啟功老师等前辈接触的一幕幕往事,越发觉得“追忆”是无法言表的生命财富。

    说来,我不敢自称为啟功老先生弟子。认识啟老并有幸成为先生座前一位小学生,聆听有关书画鉴别文化艺术等方面知识的传授,那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先生年约七十八、九,诙谐和善,是一位让人一见就心生敬爱和欢喜的老先生。后来,我有幸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并成为首届古书画鉴定专业九名硕士研究生之一,与先生见面的机会也开始多起来。

                                                                                                             199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读研究生时与啟功先生第一次面见并合影留念

                                                                                            

                                                                                                                           2002年与啟功先生在千年遗珍学术研讨会上

                                                                 

    1997年毕业后,我被分配短暂工作之后便辞去公职,在吕济民、啟功等老一辈支持下径自创办了文博学院,也由于教学工作的使然与先生的交往也较前频繁;特别是在研究古代书画鉴定的有关教学问题上遇有疑惑之时,总是时常请教啟先生,先生从来都是知无不言,且言语中不乏谦恭之辞。其中,最为难忘的要算2001年初春的一次访学,这一年的春季,我从一位收藏家那里获得一件八大山人《岁寒三友图》 卷,通过研究,发现了其中隐藏着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在刚刚刊行的《八大山人全集》第三卷中(第七二一图)刊印了另外一件《岁寒三友图》轴,与我新得之画题跋相同,但作画时间、画法构图迥异,(此画原作已佚,原为高邕旧藏,民国时曾刊在《泰山残石楼藏画》(图303)一书中)署款是“己巳”年(以下简称己巳轴,1689年,这年八大山人64岁)而我手中的这张画署款为“己卯”的《三友图》卷,(以下简称已卯卷)晚于“己巳”十年,(1699年,八大山人74岁)同一题材,同样题跋内容的画作,分别作于十年前后,是“已巳”轴与“已卯”卷年款书写的笔误呢?还是分别作于不同时间的二件作品呢?我就和曾担任《八大山人全集》学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客座教授汪世清老先生联系,希望就此疑问能获得指教。 

                                                                                                                                               

    2002年文博学子为最敬重的文博前辈拍摄了这个珍贵历史时刻,图由右起:中央美院薄松年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方闻教授、啟功老、上博陈燮君馆长、故宫王连启研究员

    啟功先生与北京文博学子亲切交流

    我与汪老是同乡,他是古书画文史研究方面的专家,穷其一生专对古代画家生平、交游、年谱、作品浸淫研究,成就裴然。汪先生对八大生平及其流传书画可谓是了然于胸。汪老认真观看了作品后,发表了以下见解:“可能是不同的两张画,也可能是书写年款的笔误,这张画卷比书里的那张立轴画的精彩,更符合八大这个年龄的作品风貌,应该是好的。”并再三表示遗憾未能之前发现,编著于全集中,以飨读者。听到这个结论,随同我拜访汪老的另外两名学生喜出望外,直表扬我说:“老师的眼力真是经得起检验。”而此时汪老却出人意料、又一脸严肃的说:“步一,我认为有必要让啟先生看看,再听听啟先生的意见。”我了解汪老,他作为文博学术界的资深老先生,对于学术上的问题一惯是严谨的,所以,我立即表示赞同,汪老随即站起身来,亲自拔通了啟功先生家电话…

    清 八大山人《岁寒三友》

                                                                                          

                                                                                          

    我带着两名学生如约赶到啟先生家时,已是下午2:30分,先生正坐在书桌旁等着,一见我就笑着问道:“汪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你又得了一件宝贝,为什么还瞒着我?”我忙解释说:“知道您老一向事多,这不,不是汪老动议,我是不敢来打扰的……。”寒暄过后,我们一行三人落座;先生询问了一些学校的教学情况。随后,便开始看画。 

     

    老人家看画很慢,一点一点细细地看了足足不少于三十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啟先生认真的从题跋开始一句一句的念诵,声音不大,时而反复诵读,时而作摇头晃脑状,脸上露出会意的笑容,两只手缓缓的卷驱画面,就连画面边角上押蓋的大小不一的印章也毫不疏漏的仔细辩读……待画卷重新卷合后,只听啟老以舒缓的语气对我说:“我看东西不错,画好,题尤其好。”边说还竖起大拇指。由于之前售画人确系当伪作出让,加之几位同道时有不同看法,所以在听到啟功先生的评价后,虽当下心中窃喜。但不免又生疑惑:“别是先生照顾情面吧?”于是我便问道:“啟先生,不少人认为八大画作伪多真少,尤其是大千的伪作更是高明;那大千的“八大画作”与真品之间究竟如何区别呢?”先生看着我心存疑惑就笑着说:“我知道的专家里要数美国的王方宇和你的同乡汪世清先生二位对八大研究水平最高,我不如二位。”先生谦恭的说。“今天你拿来的这卷画,在我看来,画的水平很好,尤其是上面的长题,无论是字画还是记录的内容都应出自八大自家。至于汪世清先生在电话中说起的问题(指前后二张画相同名称、题跋创作时间不同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二种可能:一是出版的那张画我不熟悉,不便评价,如果没问题(指己巳轴)那就和这个卷子(指己卯卷)是分别画在二个时间的;二是画家在题跋时把“己巳”与“己卯”写成笔误,从这二种情况分析,前者可能性大些,因为这段题跋中表述的意思并非作画送给友翁沈先生……, 而是以此人为契由,表述了一些对沈翁此类人的讥笑,讽刺他们投靠清廷甘为小吏的失节行为;因此;两个时间里画的两张画,题识出自同一底稿,这也是正常的。所以,我认为,从这张画(指己卯卷)的实际情况看,并不是他人可以仿造临摹的,无论他(张大千)有多聪明,也无法达到技法、功力、性情兼顾从而乱真的水平;那诗书画里的学问哪里仿得了!”、“真自真,假自假,八大山人的画不似石涛,八大笔墨少,性情特别,有人说某某仿的跟真的一样,这话我不敢相信,解决这些问题是要下大功的,你研究过张珩先生,他的鉴定水平高,因为他看的多、临的多、研究的多,看画的水平自然就高。你的‘八大’临学的很有水平,画的写的都比我好啊!”一句话说得我面红耳赤,忙站起身给先生作揖。先生见状也开心的笑了。坐在一旁的学生起身小声对我说:“院长,和啟老合个影吧!”我忙摆手示意;先生没听见不知何意,见我向学生摆手,就收敛笑容说:“你们的陈校长人好,学问也好,你们可要好好跟着学,别学我一事无成,愧对老师……” 

     

    “啟先生,电视台的人来了……”。见先生来了客人,我便起身告辞,先生欲起身,我握着先生的手,不让他多动,只说:“谢谢先生赐教,学生受益匪浅,您老多保重。”先生向我频频点头挥手,看着我们一行离去,就此作别。 

     

    时隔多年,回想起来一切就如同昨天一样,总觉得先生那诲人不倦、清雅高洁、谦和慈爱的音容就在眼前,先生也安好如初…… 。

     

    啟功,姓爱新觉罗氏,字元白,满族,1912年生于北京。他是满清皇族支系,始祖弘昼是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的第五子,是清高宗(皇四子弘历)乾隆帝同父异母的哥哥。啟功先生的祖父毓隆(?—1923),字少岭,翰林出身,善书,官至典礼院学士,四川学政、主考;父亲名恒同,在啟功刚满一周岁时就去世了,啟功便随曾祖父、祖父生活,3岁时按祖父的意思拜雍和宫一位老喇嘛为师,以求祈福、神佑,受过班禅大师的灌顶,取名“察格多尔札布”(金刚佛母保佑的意思)。 

                                                                                                                    

    啟功先生山水画作品

     啟功先生一生成就卓越,其中与古典文学和书画以及书画鉴定等方面的成就是缘于幼年时期,童年的啟功就学在一所教会学校——北京汇文小学、中学,后跟随戴姜福(绥之)等先生学习古典文学、习作诗词文章,15岁时拜贾羲民、吴镜汀等名师学画。而此时对古书画接触、借鉴和鉴赏则得益于贾羲民最多;少年时的循循善诱,为啟功先生之后骇世成就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与啟功先生交往的日子里,在由言谈而逐渐增加了解的过程中,常不免在感叹先生一生太多悲苦遭遇的同时,也由衷的敬慕先生的福泽广大,在冥冥尘世中得到的万般护佑;既有慈亲良朋童年时的呵护,也有良师爱妻的无私帮育扶;最令世人肃然起敬的是啟老的恩师陈垣先生的知遇善识, 三聘而终成善果的伯乐之举。当然,这一切还主要在于,啟先生通过毕生的勤奋与努力,终能以自身的治学、为人、处世为后人留下师者的典范意义;这一点也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在历史的天空中越发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谨以此文怀念敬爱的啟功先生 

    (据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纪念啟功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文修改)

    2005年7月

                                                                                                          

                                                                                                    

    2005年6月30日啟功先生去世,陈步一院长携文博学子到北京师范大学前去祭拜

                                                                                                          

                                                                                      

                                                          丁酉清明  陈步一院长与“啟功研究会”的同仁、先生门下亲朋、弟子一起在啟功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前往万安公墓先生墓前祭拜

                                                                                                           

                                                                                                           

                                                                                      

                                                                                                                        携家人及学生清明祭拜启功先生

                                                                                      

                                                                                      

       


    北京文博学院

    小文物 大文化 小专业 大职场


    北京文博(即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是国内首家专门培养文物鉴定与评估、文物保护与修复、文物艺术品拍卖管理、书法、绘画文化遗产与工艺制造、服装首饰设计鉴定等领域高等文化职业人才的特色学府。


    学校拥有来自世界各地数以百计的权威学者、文物专家、文物修复专家、考古学家、文化遗产与传承保护专家、书画艺术家、艺术史学家、服装首饰设计与工艺专家、拍卖官、营销专家、宗教专家、法律专家、相关业界精英与出版发行专家等参与学校各专业课程教学;这些文化学科及产业行业领域不尽相同,但都与文物艺术品鉴定、文化遗产传承和当下创意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让学生得到权威、前瞻和最具实用价值的文化职业全面素质训练。


    官方网站:www.wenbo.net.cn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beijingwenbo

    电话:010-64737410

    QQ:244639884

    电子邮箱:beijingwenbo@163.com

    微信公众号:wenboxueyuan

    微信咨询号:beijingwenbo

    地址:北京市 朝阳区 望京西路


    了解更多资讯请长按下面二维码

    “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也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微信号:wenboxueyuan







    上一篇:北京文博首饰艺术工作室雕蜡铸造课程研修简章
    下一篇:我所认识的师者徐邦达先生 ——访中国文物学会文博学院创始人、文物学家、文博教育家陈..